最近汽车市场出了两件挺有意思的事,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关系,但仔细琢磨一下,会发现它们都反映出当下汽车消费领域的一些新情况和老问题。
一件是关于有钱人的,另一件则跟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钱包和权益息息相关。
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,把这两件事的来龙去脉聊清楚。
先说说第一件事,就是前段时间保时捷4S店突然被挤爆了的新闻。
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奇怪,之前还老听说豪华车不好卖,销量下滑,怎么一夜之间,大家就跟不要钱似的冲进去抢保时捷了?
难道是经济突然变好了,有钱人集体出来消费了?
其实,这背后并不是市场真的回暖了,而是一场由政策引发的“限时抢购”。
事情的起因是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7月17日发布的一份公告。
这份公告的核心内容,是调整了“超豪华小汽车”的消费税政策。
以前,这个税的起征点是裸车价130万元以上的车,才需要交。
但从7月20号开始,这个门槛一下子降到了90万元(不含增值税)。
这意味着,只要你买的车,不含税的价格超过了90万,就要额外再缴纳10%的消费税。
咱们来算一笔账,这样大家就更明白了。
比如你看中了一辆保时捷帕拉梅拉,裸车价正好是100万元。
如果在7月20日零点之前把合同签了,车款付了,那你只需要付100万。
可要是你稍微犹豫了一下,多睡了一晚,到20号早上再去买,那对不起了,除了这100万的车价,你还得再多掏10万元的消费税。
晚一天,十万块钱就没了,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这下大家就都明白了,为什么保时捷的销售电话会被打爆,店里人满为患了。
从政策公布到正式生效,只有短短三天时间。
对于那些本来就打算买这个价位车子的消费者来说,这就像是商场打折的最后倒计时,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省下这笔钱呢?
所以,这根本不是什么非理性的冲动消费,反而是非常理性的财务计算。
不光是保时捷,像奔驰S级、宝马7系、路虎揽胜,甚至是一直要加价提车的丰田埃尔法,都迎来了一波抢购潮。
这波销量暴涨,更像是政策落地前的一次集中释放,是消费者对政策变化做出的最直接反应。
从国家的角度看,这个政策调整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为了引导合理的消费观念,对过高的消费进行调节,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消费结构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。
说完了富人圈的“抢购战”,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跟咱们普通人关系更紧密的现象——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乱象。
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,最近不少城市都暂停了购车置换补贴的申请。
这又是为什么呢?
很大一个原因,就是大量的补贴资金,被一种叫做“零公里二手车”的灰色操作给套取了。
这个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说白了,它就是一辆刚从厂家生产出来,里程表上几乎还是零,完全是新车状态,但已经被上过一次牌照的车。
在法律上,只要上过牌,它就是二手车了。
这种车最大的吸引力,就是价格便宜,通常能比同款新车便宜个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。
这么大的便宜,是从哪来的呢?
这里面的门道就多了。
一种情况是,有些4S店为了完成厂家每个月下达的销售任务,拿到高额的返点奖励,会在月底的时候自己掏钱把一些库存车买下来,先上个牌,造成已经卖出去的假象。
等完成了任务,再把这些车当成“准新车”降价卖掉。
而另一种情况,性质就恶劣得多了,那就是纯粹的诈骗行为,恶意套取国家补贴。
国家为了鼓励汽车消费,推出了“以旧换新”的补贴政策,你用一辆旧车去换购新车,国家会给你一笔补贴,一般在一两万块钱左右。
于是,一些不法车商就动起了歪脑筋。
他们找来一些快要报废的廉价旧车,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手续,用这辆破车去“置换”一辆全新的车。
这样一来,国家给的那笔补贴就轻轻松松进了他们的口袋。
然后,他们再把这辆刚到手的、已经上过一次牌的“新车”,作为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在市场上低价抛售。
他们两头赚钱,既赚了补贴,又赚了卖车的差价。
据说,有的团伙一个月就能套取上百万元的补贴资金。
这种行为,说白了就是在薅国家的羊毛,把本该给到真正有换车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手里的钱,装进了自己的腰包。
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地方的补贴资金池被迅速掏空,政策不得不提前终止,让后来的人想享受优惠也享受不到了。
那么,作为消费者,买这种便宜的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到底划不划算呢?
表面上看是省了钱,但背后的风险非常大。
最大的一个坑,就是售后质保问题。
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家都宣传“三电系统终身质保”,也就是电池、电机、电控这些核心部件,只要你是第一个车主,就能享受终身保修。
这听起来非常诱人。
但是,这个政策的条款里写得清清楚楚,只针对“首任车主”。
你买了“零公里二手车”,在法律上你就是第二任车主了,这个最重要的终身质保也就跟你没关系了。
万一将来电池出了问题,需要更换,那费用可能是十几万甚至更高,比你当初买车省下的那点钱多得多了。
这还只是你买到的是一辆真正的“零公里”车的情况。
如果你运气不好,碰到个黑心商家,他把一辆跑了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试驾车、展车,或者是有过小事故的修复车,把里程表调成零,伪装成“零公里二手车”卖给你,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是很难分辨出来的。
到时候真是吃了大亏还没地方说理去。
面对这种市场乱象,管理部门也在想办法。
之前有传闻说,为了堵住这个漏洞,可能会出台一个“新车登记六个月内禁止转让”的政策。
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,可以直接打掉那些想靠快进快出套利的车商和黄牛。
但这个消息一出来,也引起了很多争议。
因为现实生活中,确实有人会因为突发情况,比如工作调动、家庭变故等原因,需要在买车后短期内卖掉。
如果“一刀切”禁止,就会伤害到这部分人的正当权益。
好在,后来官方媒体也出来澄清,说这是对政策的误读,这说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比较审慎的,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,也在努力避免“误伤”普通人。
这些市场上的风波,无论是豪华车的抢购潮,还是二手车市场的灰色地带,都说明我们的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规范的过程中,如何让市场更健康,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,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的课题。
胜亿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-股票配资大盘-专业实盘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