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岛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中,现代轻工产业以“传统升级+新兴培育”双轮驱动为特色独树一帜。
众地家纺作为这一产业的“链主”中,唯一的家装纺织企业,其从传统制造向“数字化+绿色化”转型的实践,既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微观缩影,也折射出中国家纺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突围路径。
这家扎根平度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中国家用纺织品出口十强企业,正通过多维创新构建增长新逻辑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链主企业的引领之路仍面临风险与挑战的双重考验。
城市心观察第1615期
转型三驾马车
数字化转型重构生产范式。众地家纺搭建5G虚拟专网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传输,打造智能化仓储平台,自动采集及记录相关数据,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字化,推动管理模式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跨越。这种转型不仅成为青岛现代轻工产业链“补链强链”的示范案例,其5G+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也被推广至市内10余家纺织企业。
绿色生产塑造产品竞争力。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众地家纺注重以科技创新研发健康睡眠产品,生产环节采用低能耗工艺,其自主研发的“清氧净味云感棉被”入选“青岛优品”。
全球化布局拓展增长空间。通过在日本打造“研发中心+海外仓”模式,众地家纺搭建了“本土化运营+跨境物流”的服务网络,2024年对日出口额同比增长12%。针对日本市场从“产品消费”转向“场景解决方案”的需求变化,正试点“定制化寝具+睡眠咨询”的增值服务模式。
风险隐忧
法律风险构成运营隐患。截至2025年5月,众地家纺涉及司法案件12起、裁判文书14条,8起涉诉关系集中在合同纠纷与知识产权领域,暴露了供应链管理的合规性短板。法律纠纷不仅消耗管理精力,更可能削弱其作为链主企业的行业公信力。
供应链韧性面临双重考验。国际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成本增加、物流时效不稳定等问题,使企业短期替代效应有限,无法保证生产原料的稳定供给。国内配套方面,其多家本地供应商未能通过绿色生产认证,产业链协同效率有待提升。
市场响应能力存在明显短板。国内家纺线上渠道占比已达58%,但众地家纺的电商订单处理仍依赖人工审单,2024年线上营收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同时,在健康睡眠趋势下,企业在具备抗菌、温控功能的高端产品方面研发滞后,将容易导致企业错失高端市场增长机遇。
破局之道
在青岛现代轻工产业专班的支持下,众地家纺正通过“政策赋能+技术创新”破解发展瓶颈。其获得的技改补贴已投入智能生产线升级,计划提升研发投入,重点攻关功能性纤维与智能寝具技术。
此外,众地家纺还与中国家纺协会共建研发基地,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,推动2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实现环保认证,通过“链主赋能”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。
对企业而言,未来突破的关键还是在于构建“技术-市场-生态”的闭环能力:一方面需加快5G技术向设计、制造全流程渗透,打造“小单快反”的柔性生产体系;另一方面要深化日本市场“产品+服务”模式,依托RCEP政策红利拓展东南亚终端市场。
唯有如此,众地家纺才能真正承担起链主企业的使命——不仅实现自身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跨越,更带动青岛现代轻工产业链向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迈进。
胜亿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-股票配资大盘-专业实盘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